为探究淄博在数媒经济下文化发展状况,弘扬发展齐文化,近日外国语学院“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前往淄博博山炉神庙和颜神古镇。
实践团团队成员们集体参观了博山颜神古镇,古镇完整保留了自明清时期形成的巷道、宅院、圆窑等建筑风貌。随处可见就地取材建造的墙体,尤其是独特的匣钵墙,深深烙印着典型的陶瓷产业文化痕迹。穿行于石板路、古圆窑、老院落和旧厂房之间,成员们漫步在时光沉淀的小巷,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斑驳。历经沧桑,古镇依然保存着13座古窑、完好的历史街巷以及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群落,风貌犹存。
成员在实践前查阅史料、收集信息,在实践过程中详细了解卢神庙等创建背景、历史演进以及其在齐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深入了解到炉神姑信仰的传承方式和现状。实践后通过汇总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等,共同探讨炉神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实践团成员参观之时恰逢地区老人进行京剧演唱娱乐活动,团队成员与地区居民共同欣赏京剧演奏,感悟这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在对炉神庙的游客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走访调研后,成员们对炉神庙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次调研不仅生动展现了齐文化务实创新、兼容并蓄的深厚底蕴与跨越千年的蓬勃生命力,更让这份流淌在齐鲁大地的文明基因变得可感可知。而实践团以脚步丈量文脉、用行动守护传承的实践,正是对齐文化当代传承最鲜活的注解,也为更多人了解、热爱、接续这份千年文脉搭建了温暖桥梁。(撰稿:刘引弟 白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