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寻青瓷根脉,向小朋友传文化星火
为探索青瓷文化脉络,传承历史文化基因,2025年7月16日,智行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奔汝州市青瓷博物馆,开展以青瓷文化研习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支持下,开启文化探索之旅
此次实践聚焦青瓷文化传承,旨在让团队成员深度感知青瓷艺术魅力,挖掘其承载的历史故事与人文精神,助力青瓷文化的现代传播。同时,借由亲身调研,提升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维度与保护意识,以青春力量为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 。
踏入博物馆,序厅中巨型青瓷艺术装置率先映入眼帘,温润釉色与流畅线条交织,无声开启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因无专职讲解员,同学们提前分工,有的负责查阅场馆导览资料,有的借助博物馆小程序讲解,自主搭建起认知青瓷文化的桥梁。
原始青瓷展区里,商周时期的青瓷豆静静陈列,古朴造型、粗糙胎质,尽显文明初创的生涩。同学们围聚观察,对照资料讨论:“这应该是先民探索制瓷的早期形态,简单却藏着开创的力量。” 三国吴青瓷鸡首壶旁,大家驻足细究,从鸡首神态到壶身曲线,从青釉色泽到工艺痕迹,手机闪光灯偶尔亮起,定格细节,也记录下探索的专注。
行至越窑青瓷区,唐代越窑青釉秘色瓷瓶前,同学们屏息凝视。如冰似玉的釉色,纯净幽青,契合“千峰翠色”的诗意。借助小程序讲解,大家了解到其背后的烧制技艺与文化地位,“原来秘色瓷在唐代是贡瓷,工艺这么精湛,古人太厉害了!”交流声里,满是对古人智慧的赞叹。宋代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旁,俯身辨釉面开片的同学轻声分享:“看这开片,像自然生长的纹路,把宋人的审美都融进去了。” 从唐代的饱满大气到宋代的含蓄典雅,同学们在对比中,梳理出青瓷风格随时代演变的脉络,触摸到审美传承的密码。
博物馆内,柔和灯光为青瓷晕染独特氛围。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梅瓶前,暖光勾勒优美瓶身,粉青釉色温润若春日青山。同学们或低头在笔记本记录器型、釉色、年代,或用手机拍摄,将这份千年之美留存。虽无讲解员实时引导,但自主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探讨,让知识吸收更深刻,“自己找答案的过程,好像更能记住青瓷背后的故事。”有同学笑着说道。
参观结束后,小队组织了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青瓷文化,在活动场地,数十名小朋友。成员们借助图片、简易道具,介绍青瓷历史:从古人用泥土制器,到高温烧制出独特青色;讲解用途,如盛水、祭祀等;提及文化意义,是古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过程中,小朋友们睁大眼睛,盯着图片里的青瓷,偶尔小声交流。眼神专注积极互动问答,文化种子已悄然播撒。
此次实践,小队以参观夯实认知,以讲解传递文化,虽形式简洁,但完成了青瓷文化从博物馆到校园的接力。后续,小队计划制作青瓷科普手册,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作者:宋顺顺,所在书院:智行书院,指导老师:胡海洋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