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的韶光启航突击小队走进广东省阳江市的雅韶镇,开展以“漆韵流芳”和“海丝鸢梦”为主题的文化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漆艺、海丝文化及乡村振兴成果,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实践团首站抵达雅韶漆艺院——阳江髹饰技艺项目的保护单位。成员们在何飞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观赏了琳琅满目的漆器与漆画作品,还深入工坊,亲眼见证老师傅们一丝不苟的涂漆工艺。何飞表示,传统漆艺在当代仍具生命力,关键在于创新与年轻化转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项非遗技艺。
拍摄于2025.6.26 与阳江漆艺院小队合影
拍摄于2025.6.26 采访阳江漆艺传承人
随后,实践团走访了尖山蟹养殖基地,了解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农户辛勤劳作、笑对生活的画面深深打动了成员。村里新建的住宅和繁忙的码头,无不反映出特色养殖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
拍摄于2025.6.27尖山捕捞 北津村实践成员工作照
拍摄于2025.6.27雅韶镇
在雅韶十八座古村落,镬耳屋、青石巷、清代浮雕静静诉说着历史。实践团还参观了一座由村民冯哥自发建立的科普化石博物馆。二十多年来,他独自收集、展示化石,只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自然与历史。这份坚持与热爱,令团队成员深感敬佩。
拍摄于2025.6.27雅韶十八座化石爱好者工作照
拍摄于2025.6.27雅韶镇化石负责人与团内成员讲解合照
南海Ⅰ号博物馆成为实践团感知海丝文化的重要一站。宋代瓷器与金器的精美,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成员们还走进大澳渔村,体验疍家文化,参访飞龙寺,感受海神信仰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最后一站,阳江风筝馆展示了以“灵芝”风筝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实践团了解到,风筝制作技艺正面临传承危机,亟需更多力量参与保护与推广。
拍摄于2025.6.26-30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紧密结合调研成果,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投入文化创意实践:通过拍摄制作阳江漆艺与海丝文化主题宣传视频,多维度呈现非遗魅力与海洋文化;为尖山蟹等特色海产设计具有雅韶纹样、漆艺元素的包装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品牌识别度;开发以漆艺为灵感的系列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这些举措切实延伸了文化产业链,为阳江乡村振兴和区域品牌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阳江之行,不仅让红研雅韶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坚定了他们投身“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基层,挖掘更多文化基因,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姜懿格 刘欣 赵子杉 莫健聪 叶婧祎 彭圳锋 郑晴艺 李雨欣 陈玺元 杨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