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秾心绘锦绣,彩墨传乡韵”团队怀揣着炽热的梦想与使命,奔赴宝应,用手中的画笔为乡村添彩,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7月7日,实践团跨越两百公里的路程,奔赴运河之畔的宝应乡村。他们以画笔为尺,用脚步探寻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此次墙绘活动的首站是龚陈村,它坐落于宝应县山阳集镇东南方向,由21个村民小组共同构建起这方生态家园。这里绿水环绕,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诉说着乡村的故事。
团队成员们精心调和油彩,让一面面老旧的墙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彼时,三十八度的烈日如灼灼火焰般炙烤着大地,但村民们贴心准备的绿豆汤沁人心脾,清甜的瓜果驱散暑气。这份来自村民的关切,宛如酷暑中最凉爽的风,让团队成员们在炎炎夏日里更有动力地挥动手中的画笔。他们全神贯注,将沾满颜料的画笔在墙面上细心涂抹、精准勾勒,让空白的墙面逐渐被色彩填满。这一点一滴的改变,是时间与耐心的沉淀,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团队对乡村的深情与期望。
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团队成功完成了两幅画作,还贴心地为村里小卖部的老奶奶装点了外墙。至此,龚陈村的墙绘告一段落,但团队的乡村探索之旅并未停歇。他们前往射阳湖荷园,在万亩荷塘中感受自然与历史文化的交融;走进风车村莲藕加工厂,亲眼见证科技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力量;踏入鲁垛乱针绣文化园,深入了解乱针绣这一独特技艺的历史底蕴;来到拾分田智慧园区,观摩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参观柳堡二妹子文化展览馆,学习“二妹子”民兵连的光荣历史与崇高精神,深刻感悟红色基因的传承。
7月10日,龚陈村实践活动结束,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军师村,开启了第三面墙的绘制工作。他们以军师村千亩荷塘为灵感源泉,山青,寓意着乡村生态的长青;荷粉,象征着万亩藕田丰收的希望。每一笔都饱含着泥土的温度,颜料与大地相互映衬,青绿晕染出稻浪与荷塘相连的生态链。当画笔触碰泥土,颜料便有了灵魂,荷花不仅绽放在墙面上,更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美好夏天里。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短短几天,团队完成了最后一幅画作。离别之际,成员们再次走进龚陈村,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这次宝应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墙绘实践,更是一次乡村文化与青春力量的碰撞。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学子们用画笔为乡村增添了色彩,用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与使命。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宝应的乡村将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