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要化作尘土,将其变为永恒。”
“花无百日红,叶落定归根。自然界中,生命或许受限于时间,但若将其保留在盏中,封存于釉下,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呢?”
“这片叶子,我烧了三十年才敢说刚刚摸到门道!”非遗传承人刘江涛拈起一只木叶盏,将自己与木叶天目盏间千丝万缕的羁绊徐徐道来。“木叶贴花”的精湛技艺背后,是代际相传的漫长沉淀与淬炼。
木叶天目盏的诞生,是一份“天时地利”的馈赠。生产黑釉茶盏时,一片落叶偶然飘入,高温下非但没有蜷曲消散,反倒与釉料相融,于黑釉盏中留下独特的叶脉纹路——木叶天目盏由此诞生。古时交通受限,本地特有泥料与“木叶贴花”工艺便成了吉州窑的特色名片。
然而,仅有天时地利远远不够。奇迹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更取决于代代匠人对“人和”的漫长坚守。
“制坯、上釉、烧制……”上百道复杂精妙的工序,是对制作者心性的层层筛选。唯有心思沉稳、一心一意者,方能成就一盏佳品。实践团青年们跃跃欲试,亲身体验拉坯、塑形、上釉等陶艺环节,亲身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这盏的制作本就复杂,既要心思灵活,更要耐得住性子。一代代人都是这么坚持下来的。”言及此,刘江涛微笑着为调研团成员斟好茶,于悠长蝉鸣中将自己与陶瓷技艺结缘的历史娓娓道来。
“最初对陶艺感兴趣,就是因为偶然留意到木叶天目盏,被木叶贴花技艺深深吸引,才静下心来准备从事这项事业。”据刘江涛讲述,木叶天目盏还有“装菜不馊,装水不变味”的神奇功效。一盏茶在这小小的黑釉容器之中,也能变得令人回味悠长。
陈列架上,一排排烧制过的“初坯”盏静默无言,注视着这群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与普通瓷器不同,木叶盏从“坯”到“瓷”,往往需要反复入窑烧炼。吉州窑所出陶瓷,均为纯天然工艺,制作过程中无需特殊防护。
“烧过一次的木叶坯不易氧化,能保存数月,便于后续精雕细琢。”刘江涛解释道。这反复的淬炼,正是木叶盏经久不衰的奥秘。
吉州匠人深谙木叶天目盏所蕴禅意,不急功近利,平心静气,致力于反复试炼中打磨技艺,最终才能在数道工序中一气呵成。从晚唐抓住创新契机的工匠,到数十年如一日钻研的刘江涛,无一不是在守正创新中,在无数个“每一天”的打磨钻研里,让技艺臻于至善。
花无百日红,叶落定归根。本要化作尘土,将其变为永恒。这是旁人对手工匠人于陶韵瓷意之中传承文脉、延续生命的衷心赞美。是匠人指尖的温度、心中的坚守,将它们化作了盏中的永恒。这,就是江财青年在永和窑火中触摸到的,最动人的非遗密码。
(文/吴志诚 曾曦 刘雅瑜 图/林雨)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