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风掠过南黄崖的红墙黛瓦,把岁月的故事吹成了檐角摇曳的红绸,连阳光都染上了炽热的红,在斑驳的石板路上写下关于信仰的诗行。近日,由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左蜀凡同学带领的“赫启扬帆”社会实践团队赴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黄崖村,开展了主题为“赫启扬帆展宏图,红韵赓续耀华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了解那段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完成连接延安与山东分局的交通线任务的历史,学习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图1为“赫启扬帆”团队在南黄崖村标志性建筑前合影
踏访红色南黄崖:在岁月深处触摸信仰的温度
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东南部,有一个被岁月铭记、被红色精神浸透的村落——南黄崖村。南黄崖村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1938年1月中共长清临时党支部成立,6月中共长清县委成立,万晓塘、魏金三等曾在此开展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在此成立。这里还是连接延安与山东分局交通线的重要节点,担负着情报传递、干部转送、伤员驻留等重要任务,家家革命、户户英烈,被誉为“红色十里小延安,铜墙铁壁南黄崖”。
图2为南黄崖村所获得的荣誉和重要纪念意义的牌匾
斑驳石屋曾是革命暖窝,油灯闪烁照亮黎明轮廓,地道蜿蜒串起希望的脉络。岁月流转,当年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热血与信念从未冷却,那段艰苦卓绝却充满力量的历史,始终在时光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图3为大峰山独立营营部遗址
村史馆内,一件件展品静静陈列,诉说着往昔岁月里那份执着的信念。弹痕旗帜在心中烈烈,破旧军装写满不屈,先烈目光穿越时空,始终激励着后人。先烈们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始终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展馆以“红色沃土·薪火相传”为主题,分设四大特色展区。其中农具展区陈列着抗战时期的犁耙、纺车等老物件;五谷展区通过实物与图文讲解,介绍当地特色作物战时保障军民供给的情况;中药展区展示村民采集中草药救治伤员的故事;礼仪展区还原传统婚俗和节庆场景。此外,馆内还有大量展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南黄崖村的红色历史,包括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的成立过程、村民成立农会等组织开展地道战和地雷战等事迹。
图4图5均为南黄崖村史纪念馆中陈列的部分展品
如今的山河早已换上崭新色泽,而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却从未褪色。南黄崖的革命火种历经岁月传承,早已燎原全国,化作生生不息的力量,始终指引着人们在新的征程上一路向前,步履坚定。
图6为南黄崖村史纪念馆结束语
本次“赫启扬帆展宏图,红韵赓续耀华光”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成长,也为南黄崖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黄崖村一定能够实现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