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南疆,酷热如火。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永安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一座壮美的红色同心圆建筑巍然矗立在沙漠边缘,像一颗宝石点亮了沙漠的色彩,这就是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7月15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来到了这座红色建筑,来探寻作为新时代农学生如何做到屯垦戍边,扎根边疆,为边疆农业奉献。
图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四十四团“穗安边疆”小麦育种科技支农实践团到博物馆思政实践学习 刘鑫悦供图
60多年来,兵团人扎根沙漠周边、风头水尾,在戈壁荒漠上兴建家园,用青春和热血开创共和国屯垦戍边伟业,这面红墙上的一个个年份,每一个都对应着一段非凡的历史,看到这一幕,团队成员们都热血沸腾,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故事也能被写在墙上,供人们仰望。
图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四十四团“穗安边疆”小麦育种科技支农实践团观摩博物馆内文物 刘鑫悦供图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走进体验馆,探寻先辈的故事,悟红色历史的震撼,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在总书记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渐渐涌入边疆。在看完总书记与新疆小学生的合照后,实践团的学生们个个心怀热血,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为边疆事业贡献力量。
图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赴第三师四十四团“穗安边疆”小麦育种科技支农实践团合照 刘鑫悦供图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实践团成员学习了边疆历史、了解了边疆文化,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奉献成果的来之不易;领略了中国共产党的华彩篇章;重温了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离开体验中心后,队员们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感悟,返程的路上也都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想。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农人,我们的责任是 “守好田、产好粮、兴好村”,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边疆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文字:刘宇鹏 马杰
图片:刘鑫悦
上一篇:青岛科技大学学子走进岳家村公心馆 感悟“公心”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没有了!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