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在“千亩方”示范田里的实践课
2025年7月16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棉田逐梦 乡兴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棉花“千亩方”高产创建示范田,开展高产种植模式对比实践调研,聚焦产量潜力挖掘。青年学子们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察记录,将书本知识与广袤棉田紧密相连,积极探寻增产提效的种植优化方案。
在示范田内,团队详细调查了四种不同的棉花种植模式:一膜三行、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及超宽膜一膜十二行。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观察记录,认真测定棉花蕾铃数,果枝台数等数据。他们发现,一膜三行、四行模式虽植株健壮、透光通风良好,但土地利用率偏低;当前主推的一膜六行模式在密度与单株长势间实现了较好平衡;而探索中的超宽膜一膜十二行技术表现出采光面增加,中间膜内长不出草,农膜回收率提高的优势,但当地农民也反映出棉花生育期无法及时中耕松土、增温的不足。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烈日映照着棉桃,石大学子的求知热情也空前高涨。这次深入示范田的调研,不仅是对棉花高产技术的科学探索,更是一次深入基层的青春历练。田间实践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的思考。团队成员闫之恒坦言:“自己亲自动手后才明白,种棉花真不是光浇水施肥就行,种植模式原来也是如此的重要,这次实践让我体会到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的价值!”
这场棉田里的实践课,生动诠释了石大学子将青春智慧融入乡土大地的担当。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数据解析生产瓶颈,在服务地方棉花产业振兴的征程上,践行着农科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朴素信念。
文字:张家琛 张启航
图片:王涵 李晓苗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