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盛夏,一群怀揣热忱的大学生,为古老的钟鼓楼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安培华学院“丝路语使、人文传声——培华多语志愿服务队”,在钟鼓楼博物馆开展的“世界听得懂的钟鼓楼”多语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了这个夏天里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 。
这支多语志愿服务队成员分别来自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和播音与主持等专业,他们凭借专业所学,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语言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中外游客都能深入领略钟鼓楼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
在服务期间,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基础服务工作琐碎却重要,从协助游客购票、引导游客有序入场,到存包取包、安检工作,再到维护景区秩序,他们身着红马甲,不知疲倦地穿梭于人群中。面对外国游客时,他们的多语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无论是来自欧洲的游客,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的友人,都能在志愿者们精准的语言服务中,顺利获取所需信息,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友好与包容。
多语讲解是此次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英语专业的志愿者用流利的英语,为来自英美等国家的游客讲述钟鼓楼“晨钟暮鼓”的历史典故,介绍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日语专业的同学则为日本游客细致讲解,从建筑风格到文化内涵,让异国友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古代中国的辉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志愿者们,凭借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外国游客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文化不再晦涩难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则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钟鼓楼的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是中文讲解还是外语演绎,都极具吸引力,让游客沉浸其中。
在与外国游客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当意大利情侣对钟楼建筑惊叹不已时,志愿者主动上前,用英语为他们详细讲解,情侣俩听得入神,对中国古代建筑智慧赞叹连连;英格兰游客重游西安,志愿者们与他围坐一起,共忆往昔西安的模样,讲述这些年钟鼓楼周边的变化,游客感慨万千;西班牙姑娘玛丽亚和索菲亚被志愿者的热情所吸引,志愿者不仅赠送她们双语地图,还为她们规划了体验西安美食和汉服文化的路线,两位姑娘满心欢喜,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
这些动人瞬间被队员们精心记录下来,整理成系列公众号文章和短视频。一篇篇文章、一段段视频,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此外,队员们还通过日志记录下自己在“三下乡”活动中的感悟与心得,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的责任。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英语和日语专业学生主动翻译“钟楼”讲解稿,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不断完善,最终投入使用,受到了游客们的广泛好评。
此次“世界听得懂的钟鼓楼”多语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440小时。这半个月的志愿服务,不仅为钟鼓楼景区增添了一份温暖与活力,也让“丝路语使”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随着项目的圆满收官,“丝路语使”在“三下乡”道路上的脚步却不会停歇。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用多语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使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听见更多中国声音 。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