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压力,构建朋辈支持网络,山东大学“青心护航 ” 实践团队于今年暑期联合多地社区,针对学生开展系列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心 灵树洞 ”“情绪漂流瓶 ”等创新形式,团队以“过来人 ”身份引导青少年正视情 绪波动,助力其建立积极心理调适机制。
8 月 25 日上午,青年之家教室内,音乐的旋律缓缓流淌。三十余名中学生闭 目凝神,在十分钟音乐冥想中逐渐放松紧绷的肩膀,教室内的凝滞氛围随之消融 ——这是团队精心设计的破冰环节,旨在为后续深度交流营造温馨氛围。
当投影屏亮起,一篇匿名日记揭开讨论序幕:“今天八百米测试摔倒…… ” 台下先是传来窸窣笑声,随即一位穿条纹衫的男生主动接话:“上周我扣篮砸中 篮板,尴尬得想原地消失!”这份坦诚瞬间激活现场,更多学生加入分享队列— —考试失利时的羞愧、被误解的委屈、容貌焦虑的困扰……真实鲜活的青春困境 在共鸣中浮出水面。
团队成员顺势引导参与者将近期困扰写入纸条,投入“情绪漂流瓶 ”。在分 组讨论环节,匿名纸条被随机抽取朗读。“原来大家都经历过这种崩溃 ”“说出来 反而轻松了 ”,类似的感慨频频响起。通过集体解读情绪事件,青少年们意识到 负面感受的普遍性,逐步卸下“独自承受 ”的心理重担。
活动尾声的围坐分享中,团队成员提炼应对策略:“当焦虑席卷时,记得‘停 一停 ’深呼吸,‘看一看 ’情绪根源,‘转一转 ’注意力焦点。”这些具象化工具 被印制成便携卡片分发给学生,鼓励其将心理调适方法融入日常生活。
“青春期的成长如同夜航,而朋辈支持恰似船头微灯。”团队成员表示,未 来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情绪裂缝中看见透出的光。(冯江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