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赋能青年成长,7月8日 - 10日,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颖火相传”红色文化传承实践团奔赴颍上,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走访革命纪念馆、对话老兵、宣讲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在青春实践中熠熠生辉,助力革命文化传承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追溯展厅历史,解码红色基因
实践团走进颍上和平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颍上暗夜、追寻真理”展厅,回溯百年前的爱国潮涌。了解到五四运动爆发后,颍上青年学子举“还我青岛”标语奔走街头,用青春呐喊传递爱国热忱;聚焦1925年《颍上青年》,成员们梳理李继先等进步学生创办刊物、宣传革命思想直至英勇就义的历程,将这段“以笔为刃”的故事制作成红色文化宣传海报,张贴在乡村文化长廊,让进步刊物的“曙光”照亮更多人。
对话老兵岁月,聆听国防故事
实践团专访参与“两弹一星”的老兵,聆听其1964年参军后,在甘肃张掖、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奋斗足迹。成员们记录老兵参与建设东风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投身两弹结合、氢弹研发,以及东方红卫星发射的珍贵经历,整理成“老兵回忆录”播客节目,在校园广播、音频平台上线,让国防精神随声音流淌,浸润青年心田;同时,协助老兵将部队生活、转业故事制作成数字纪念册,留存珍贵记忆,传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情怀。
讲述红色故事,点亮青春信仰
实践团走进颍上乡村小学,以“追光将军”彭雪枫等故事为蓝本,创新开展红色宣讲。用“思想觉醒比子弹更重要”的《拂晓报》故事,引导孩子理解文化铸魂的力量;借“老乡不在家,开门就犯法”的纪律铁规,传递人民军队的初心;通过“三匹母马建骑兵”的智慧对决,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宣讲中融入互动体验,让孩子书写“光明词汇”、模拟“雪枫刀”战术,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实践,点亮乡村少年的信仰之光,让革命薪火在代代传承中愈发炽热。
从烽火岁月的回望到红色基因的传递,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颖火相传”实践团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成员们在颍上触摸历史、聆听老兵故事、向孩童传扬精神。此次行动,让红色基因照进现实,使青年明白,先辈信仰是照亮征途的火把,需以青春续写传承答卷,让革命精神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