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蓬莱乡贤和乡村建设,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7月10日上午,在彭格村组委林湍湍的带领下,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团队的调研组成员前往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彭格村地处蓬莱镇东部,国家4A级风景区清水岩南麓,素有清水岩“南大门”美称。这里,曾经是一份脱贫攻坚的考卷,如今,这里的村民以爱为笔,交出一份闪耀的乡村振兴的答卷。
初到彭格村,队员们就被这小而全的设施建设所吸引。小小的彭格村,拥有自己的中小学,在这里孩子们享受免费的吃住学。彭格村的蜕变故事,从他的“党建+”邻里中心开始。
党建领村 推进睦邻更有力度
在彭格,党建不是墙上的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引擎。彭格村党支部通过建立“1234”党建工作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一个”中心、构筑大爱服务“两个”平台、强化以人为本“三化”服务、聚焦全面发展“四个”带头,先后获得“农村百佳党支部”、“先进基层党支部”、泉州市“三星级”“党建+”邻里中心等荣誉。
图为彭格村的红色党建区。王晶 供图
关怀桑梓 彭格侨亲能人辈出
彭格村历史悠久,在清水祖师文化的熏陶下,彭格人勤劳勇敢智慧,涌现出许多侨亲和乡村能人。基建道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便捷的公路体系像血管网络贯穿着城乡,为商品流动、人员往来创造基础条件,对改善民生具有显著作用。彭格村组委林湍湍介绍,1997年,旅外侨亲捐资240万元建设横穿村中蓬莱镇区至彭格村石亭宫8公里长水泥路,后称其“英霞大道”。“240万元在那个年代是巨大的一个数目,彭格村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侨亲能人的鼎力支持。”村组委林湍湍道。
图为彭格村组委林湍湍介绍彭格村史。王晶 供图
立德树人 彭格教育成果斐然
“从一座学校看一个村庄。”20世纪50年代以前,彭格村尚无固定校舍、学堂,设备简陋,成者寥寥。1994年举全村之力及外旅侨亲开始建设彭格小学,从此彭格村教育直线式上升,累累硕果。“近年来,彭格学子考上清华、北大、上交大等知名学府的学生就有近百名,彭格精神一代代激励学子勇敢奋斗、持续拼搏。”党支部书记陈全能由衷地表示。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了解彭格记忆。王晶 供图
彭格村通过党建+生态,党建+慈善,党建+文化的模式,彭格激活了文旅资源,传承了侨胞文化,更点燃了村民的希望。这次的实地走访调研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农村建设需要多渠道的融合支撑。党建引领村干,侨亲关怀桑梓,文化生态支撑,从成者寥寥到桃李满天下,从脱贫的后进生到振兴的模范生,一个村庄的蜕变每个环节都彰显彭格精神。正如林湍湍同志所说:“彭格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彭格样本。在彭格,脚下是千年的文化,眼前是绿色的未来。"
通讯员:王晶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