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燃梦乡村,‘垫’石成金”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号召,于7月18日奔赴垫江翔龙角雕工作室,开启了2025年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寻这门镌刻在牛角上的千年技艺。
“角梳载誉久闻名,细琢轻雕艺更精”,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角雕技艺的精湛绝伦与源远流长。在指导老师陈永兴、白钰偲娇的带领下,“燃梦乡村,‘垫’石成金” 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满怀热忱与期待,走进翔龙角雕专卖店,寻访垫江角雕传承人龙正东师傅。龙正东师傅现任垫江县翔龙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民间工艺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巴渝特级技师,重庆市技术能手,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当代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艺术品评估鉴定分会理事专家库专家,重庆市价格认定中心专家,重庆市人力资源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
刚踏入店内,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角雕作品便跃入眼帘。从活灵活现、仿若振翅欲飞的花鸟摆件,到造型古朴、典雅实用的日常用具,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让人在瞬间便能深刻感受到角雕技艺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随及团队成员便对龙老师进行了简单的采访,本次对龙老师的采访围绕其与角雕的深厚渊源、制作技艺及传承发展展开。
谈及与角雕的不解之缘,龙正东师傅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龙师傅是跟随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垫江老家,当时18岁左右,被安排在垫江工艺品厂,偶然遇到一位师傅在雕塑牛角,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在后面雕刻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在角雕雕刻方面的惊人天赋,最后他跟随师傅通过多年实践掌握了“浮雕”“镂空雕刻”等技法,使作品达到“细如丝发而不易折断,薄如蝉翼而不易破损”的工艺水平。
在技艺方面,龙师傅详细介绍了角雕的完整制作流程,尤其强调选材的关键——多选用水牛角等优质原料,凭借对材料天然纹路的深刻理解,将其与设计图案巧妙融合,使成品兼具自然之美与艺术灵气。同时,他也分享了从前期选材到后期雕刻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及攻克经验。他开创性地结合重庆地域文化元素(如三峡风貌、牡丹图案),使角雕从传统摆件转向兼具实用性与文化传播的日用品,如梳子、笔筒、按摩器等,价格亲民(约10元至数百元),拓宽了受众群体。
传承问题是本次采访的重点。龙老师表达了对传统技艺传承的深切关注,特别提到希望大学生群体能更多关注角雕艺术,更期待能寻得一位年轻的得意门生作为“关门弟子”,将毕生技艺倾囊相授。谈及接受采访的初衷,龙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角雕,为这门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推动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采访结束后,龙正东师傅亲自向促进团成员展示了角雕雕刻技巧。成员们纷纷动手,实地体验角雕制作过程。通过实际雕刻角雕,大家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每一刀、每一笔,都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都是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传承。正如龙正东师傅在采访时所说,角雕雕刻不仅要有做到 “薄如纸张,细如发丝” 的精湛技巧,更要做到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对角雕文化的热爱。这份坚持与热爱,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的精神内核,也是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千年的关键所在。
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燃梦乡村,垫石成金” 乡村振兴促进团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了垫江角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传承困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门镌刻在牛角上的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