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理论的落脚点,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要理解并践行在“实践中成长,经验中成才”这一重要指导思想。7月21日至22日,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使大爱,锦护先锋”实践团队的护生走进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儿科门诊与健康管理中心展开实践,在实践中联系临床读懂护理,用专业所学传递真心温暖。
以爱为引,呵护童心—用专业守护每一份童真
在儿科门诊采血室里,队员们见带教护士王老师蹲下身,用一枚小熊贴纸安抚哭闹的孩子。趁孩子分神的瞬间,针头已精准完成穿刺。这一幕让实践队员们深受触动—原来技术之外,护理更需要精度与温度。
在儿童肺功能检查室,带教老师金护士长将专业指令转化为童言童语:“来,给气球打气!”老师向队员解释:“三岁孩子不懂‘用力呼气’,但能听懂‘吹气球’。”队员们发现,儿童肺功能指标需按身高动态调整,课本上的“护理特殊性”正藏于这些细节——如检查前需观察孩子是否理解指令,数据异常时要结合儿童呼吸特点二次确认等,这种个体特殊化的护理让队员们对临床工作的灵活性再次有了深刻认识。
以爱为帆,护航健康—用热忱呵护每一份安心
转战健康管理中心后,队员们将儿科门诊的个体关怀思维转变为健康管理的群体筛查思维,在“点”与“面”之间读懂医疗,完成了一场医疗认知的升华。在健康管理中心实践内容从疾病护理转向健康预防,同时带教老师为实践队员们上了一场关于心电导联里的“翻译课”,人体成分分析室内,队员们学习从体脂率、肌肉量等数据中解读健康密码;心电图检查区让初次进入临床的队员有些许陌生,后续在带教老师杨护士长详细讲解示范后,队员们的操作很快能够得心应手,在实践后整理报告时,带教老师杨护士长着重强调“我们要学会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语”,如说“窦性心律”不如说“心跳规律,注意休息”这种“翻译”能力让队员们意识到—精准的数据需转化为有温度的建议,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实践落幕,责任永驻,护理之路,步履铿锵
在实践中,队员们用一张张手绘贺卡抚平了患儿心灵的褶皱;在肺功能检查室,从曲线波动中读懂专业严谨。在健康管理中心,队员们体会到预防医学的系统性—心电图的每一次导联粘贴、报告里的每一句通俗解读,都是构筑健康防线的基石。 队员们从安抚哭闹患儿到解读肺功能曲线,从笨拙粘贴电极片到翻译专业术语,队员们在这次实践中触摸到医疗工作的双重内核——治愈心灵的温情与守护生命的严谨。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白大褂上的口水渍、记满叮嘱的笔记本,成为了我们护生的“成长勋章”。正如我们实践队的名称“天使大爱,锦护先锋”所寓意的那样“先锋是技术前沿的担当,大爱是细微处的坚持”。未来,实践团仍将带着这份温度与精度,在护理岗位上深耕,在健康守护的路上锚定方向,砥砺前行。
下一篇:没有了!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