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调研队前赴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围绕“科技赋能沙田柚农产品”主题开展实践调研。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团队以“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模式,深入探索沙田柚产业升级路径,旨在通过整合科研资源、产业经验与高校智慧,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创新方案,以青年之力激活传统农业新动能。
图1为广西容县沙田柚种植基地。 陈秋丽 供图
科技赋能,走进现代农业种植地
“农品新生“调研团队调研首站步入广西农科院沙田柚智慧种植示范基地,团队成员亲身体验农业科技的魅力,连片的沙田柚树套着黄色的袋子让队员们充满好奇,随着种植基地负责人的脚步,调研队来到了沙田柚树下,队长黄诗怡向负责人问道:“为何沙田柚都用黄色的袋子包裹住?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吗?”种植基地负责人耐心详细地回答套上黄色的袋子主要有四个用处,第一可以减少农药污染,能有效阻隔农药与果实直接接触,降低果实表面的农药残留。第二改善外观品质可以避免外界物质对果实的表面机械损伤,减少病虫害叮咬。第三提高果品质量,可以减少果实受外界不良气候的影响,降低裂果率,还能适当调节袋内温度和湿度,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第四可以降低成本,比如减少因病虫害,机械损坏等导致的落果,提高果实的完好率和产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损失,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听完负责人的讲解,队员宋静静感叹道:“原来小小的袋子,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同时其他的队员也纷纷感叹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种植沙田柚的知识。
图2为团队参观沙田柚种植基地中的沙田柚。陈秋丽 供图
深挖历史资源,探寻产业赋能新契机
“农品新生”调研队跟随种植基地负责人步入沙田柚历史发展露天博物馆。队员高美琦向博物馆讲解员询问道:“为何沙田柚能作为玉林市容县特色农产品,并且长久不衰呢?”在讲解员引导下,调研队成员们了解到沙田柚能在容县长久兴盛,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持续创新的产业发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团队成员进一步深入了解到玉林作为沙田柚重要产区,其种植历史可溯源至明清时期。彼时,沙田柚便以优良品质脱颖而出,成为朝廷贡品,声名远播四方。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从品种演变到种植技术传承,均有详细记载。队员李凌志参观后有感而发:“每一件展品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背后是沙田柚与玉林人民生活深度交融的深厚情感纽带。” 此次参观,为调研队后续深入研究沙田柚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维度参照。
图3为团队参观沙田柚基地的历史长廊。陈秋丽 供图
在历史长廊中,团队成员和农业科学院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农科院专家说到:“沙田柚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区别于其他同类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如何将沙田柚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是沙田柚农产品赋能发展的重要关键。”经过队员们和农科院专家们一番交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可通过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如开发沙田柚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在参观历史博物馆的同时,走进果园体验采摘乐趣;举办沙田柚文化节,以文化展演、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还可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包装、宣传推广中,赋予沙田柚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4为团队成员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前合影。 陈秋丽 供图
通过本次调研,"农品新生"团队与玉林农科院专家一致认为:沙田柚产业升级需以"文化+科技"为双引擎,一方面深挖千年栽培文化,打造特色文旅IP;另一方面依托农科院技术优势,推进品种改良和标准化生产。农科院专家特别指出:"高校学子深入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为传统农产品赋能,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新鲜力量。"此次调研为沙田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通讯员 陈秋丽)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