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七月中旬,西安工程大学“声动鲜橙・普润紫阳”实践队踏上了“推广普通话・乡民齐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实践活动首站,团队成员赴安康安瑞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学校驻企业的技术专家张团善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该公司与学校合作的重点项目“智能化袜业织造产业链项目”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各式各样融入科技元素的袜子琳琅满目,令学生们目不暇接。实践团成员不仅为这些高技术智能化生产线所吸引,更是对学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举措纷纷点赞。
部分成员兴致勃勃地参与实践操作环节,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操作起智能化袜机设备。从调试参数、安装纱线,到启动机器,每一个步骤都细致操作,随着机器的运转,一双双袜子便新鲜“出炉”。在座谈会上,厂长邹万里为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生产中的相关技术瓶颈,鼓励学生在校要学习“真本领”,进入社会才能拿出“真本事”,为国家、社会、行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随后,实践团队针对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通过“访谈+填答”的形式,与一线产业工人展开深度交流。在了解语言使用现状的过程中,系统收集了工人在日常工作沟通、技术术语表达中的语言习惯,为后续制定精准推普方案积累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实践第二站,实践团抵达安康市紫阳县。在紫阳县,实践团走进高桥镇权河村山野食品有限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紫阳县人大代表、紫阳县致富带头人周其书的详细讲解下,实践团系统学习了当地茶叶的生产加工流程。从鲜叶处理、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干到精选等全流程加工环节,每一步都透露着制茶人的匠心独运,也正是这份精益求精,成就了紫阳茶叶闻名全国的良好口碑。
随后的座谈会上,周其书向实践团成员生动讲述了紫阳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核心产业及语言习惯等,让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对当地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实践团成员还向公司提出建议,鼓励公司通过普通话直播带货,以拓宽销售渠道,团队成员现场演示了如何用标准普通话介绍紫阳茶叶及其他特色产品,并协助公司策划了线上推广方案,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紧接着,实践队来到向阳镇芭蕉村。在这里,实践队为村民们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仔细调研村民们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并耐心指导村民学习使用国家语言资源数字化平台,同时开展普通话自测活动,提升村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在芭蕉村茶厂,实践队员们与茶厂销售人员化身“主播”,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全国网友推介紫阳富硒茶。还现场教学茶厂员工普通话直播技巧,从发音到话术一一指导,帮助员工掌握“产品介绍”“互动答疑”等关键环节的表达方式。队员们凭借专业的直播话术,全力推广紫阳茶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实践队还参加了西安市临潼区“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内,实践团队为参加社区暑假托管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推广普通话・快乐学说话”社区小课堂。课堂通过讲述普通话的诞生历程、分享因方言引发的有趣误会、组织趣味小游戏以及设置“小小播音员”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度过了一个充实又生动的假期课堂时光。社区小课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普通话的兴趣,也为实践团队后续在乡村开展推广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筑牢了基础。
西安工程大学“声动鲜橙・普润安康”实践队以创新多元的形式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安康当地乡镇,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实地调研,精准掌握乡村普通话普及现状与需求;走进社区托管班,运用趣味教学法,借助情景模拟、绕口令比赛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在直播带货环节,队员们化身“主播”,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推介紫阳富硒茶等特色农产品,既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也让更多人领略安康特色产品魅力。实践队将推广普通话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也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事业贡献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署名:刘鹏、姬佳怡、程丹阳、融启晨)
下一篇:青年说|废墟之上,火焰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