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盛时,崂山深处的茶园正酝酿着新一季的清香。山东管理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的学子们,带着书本里的智慧与脚下的热忱,走进王哥庄街道江家土寨村的层层茶田、福满溢茶厂的悠悠车间,用一场"三下乡"实践,让青春与茶香撞了个满怀。
多元视角破题:在茶垄间找准发力点
这支由不同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像一束多元的光,照亮了崂山茶业的发展路径。他们带着经济学的敏锐、传播学的灵动、管理学的严谨,在茶垄间俯身调研,在生产线上驻足观察,精准捕捉到产业发展的"痛点":传统销售模式如同紧裹的茶袋,难以让崂山茶的醇厚香飘更远;生产环节的"老规矩"里,藏着智能化升级的空间;而品牌故事的散落,更让这方水土孕育的好茶少了几分记忆点。
图为茶园内种植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述本土茶叶。周雅璐供图
田间车间悟道:在实践中触摸茶魂
茶农指尖的老茧,是最生动的教材。学子们跟着茶农学"提手采",指尖轻捻便知茶叶老嫩;在杀青车间看铁锅翻涌,感悟"火功"里藏着的千年匠心;向炒茶师傅讨教炒茶技艺,才懂每一片茶叶都凝结着"一分辛苦一分甜"的坚守。这些带着温度的实践,让他们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有对"慢工出细活"的深刻理解。
图为茶厂人员向团队成员展示茶叶工艺。王耀瑜供图
数字浪潮传香:让老茶韵焕发新活力
当传统茶香遇上数字浪潮,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学子们架起直播设备,让镜头里的茶田云雾缭绕,让屏幕前的观众看见"一片叶子从茶园到茶杯"的旅程。他们拍短视频讲崂山茶的传说,用年轻化的语言解读"南茶北引"的奋斗史,让"崂山绿"的故事顺着网线传到千里之外。累计超1万人次的观看,带来价值客户37人——这些数字背后,是古老茶韵在新时代的生动绽放。
图为农业园茶叶。王耀瑜供图
茶香袅袅处,自有深意流淌。这场实践里,学子们不仅是助农的"卖货郎",更是文化的"传声筒"。他们把茶农的勤劳写进故事,把炒茶的非遗技艺拍进镜头,让更多人知道:每一杯崂山茶里,都盛着山海的馈赠、岁月的沉淀,以及劳动人民的赤诚。
如今,当秋风渐起,崂山的茶又将迎来新的故事。而那些曾踏遍茶田的青春足迹,早已化作茶树上的晨露,滋养着产业振兴的希望。山东管理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路上,青年的智慧与担当,恰如上好的泉水,能让茶香更清、韵味更长。
通讯员 :王耀瑜 周雅璐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青耘茶乡振兴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