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圆梦青科,心系母校”实践队走进山东东盛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调研活动。学院团委书记刘妍君、东盛橡胶总经理董新香与实践团队成员展开深入交流,为校企双方搭建起紧密互动的桥梁。
座谈间的“双向奔赴”
会议室里,校企双方的交流从一场“自我介绍”展开,却不止于信息交换。座谈会上,刘妍君老师首先对企业支持社会实践表示感谢,实践团队学生代表陈恩祺以“橡胶工业人才摇篮”为切入点,播放了学校宣传片。片中详细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在橡胶材料合成、加工、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学院学科定位与企业生产需求高度契合,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东盛橡胶负责人的介绍充满“产业温度”。企业负责人夫妻二人虽非橡胶专业出身,却凭一股韧劲,历经二十余年打拼,将名不见经传的轮胎翻新厂,打造成国内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领域的领军者。他们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和可靠品质立足。在关键时刻果断转型,引才聚力搞创新,将产业延伸至电动车、摩托车胎领域,升级硫化工艺并自主研制生产线,实现产质双升。正如总经理董新香所言:“创业之路更需要‘熬’。”这一字道尽创业艰辛。如今,企业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专利,未来将深化产学研合作,为行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车间里的“知识解码”
座谈会结束后,公司负责人带领团队师生前往生产厂区,实地参观全流程生产线。亲眼见证废旧轮胎经破碎、磨粉、脱硫、混炼等工序。负责人详解质量检测的关键节点和管控措施。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在橡胶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以及企业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车间内橡胶气味浓郁,夏季高温下作业环境艰苦,但负责人仍坚持带领师生走完生产全流程。一个小时的参观里,生产线成了“移动课堂”。同学们认真观察物料流动,与工程师探讨参数设置,将书本上的“工艺流程框图”与工业实景对应,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及企业的绿色发展担当。
碰撞出的“未来约定”
此次活动既为队员提供了实践学习机会,只有增进自身认知,才能为后续宣讲打下基础。双方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与技术成果转化,探索产学研融合新模式,为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刘兆众)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