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西北民族大学赴冕宁县“推普筑梦”实践团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彝海续薪火,青春推普行”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传承、儿童健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广普通话融合的特色教育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一堂充满知识与欢笑的暑期课堂。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入彝海村党群活动中心,原本庄重宁静的会议室在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画笔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色彩缤纷的“七彩课堂”。本次课程由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所学精心策划,在“我的家乡美”绘画课上,孩子们挥动画笔,用丰富的想象和绚丽的色彩描绘彝海村的山水风光与幸福生活,实践团成员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将对家乡的热爱跃然纸上。孩子们争相举着画作走上台前迫不及待的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这是我眼里的彝海村,有绿绿的山坡和高高的大树!” 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大声说。穿小裙子的小女孩踮着脚展示作品:“老师你看,彝海的水在太阳下像好多好多星星!” 稚嫩的声音里满是骄傲,将一堂绘画课变成了对家乡最真挚的礼赞。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适龄儿童进行“我的家乡美”绘画创作
在健康教育课堂中,志愿者们结合卡通动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普及基础生理知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课堂中,“背心裤衩遮盖的地方不许碰”等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诀,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明确的界限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实践团还注重孩子们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案例、亲身示范等环节,增强儿童卫生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小朋友们普及生理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着小朋友们学习七步洗手法
中华文化理论课上,实践团成员结合经典古诗词,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字词读音,并设置了易错字辨析环节,提升语言表达规范性。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用普通话吟诵诗词,童声像风铃一样清脆。红色故事宣讲环节,实践团成员围绕“彝海结盟”“抗美援朝”等红色历史故事,为孩子们讲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根民族团结。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着小朋友们用普通话学习《凉州词》
课外活动中,团成员带领孩子们一起做团体辅导“报数字”游戏。在绿意盎然的院子里,孩子们在游戏中快速反应、准确表达,一边学习一边嬉戏,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连草丛中的蝴蝶也被吸引飞舞而起。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报数字”的游戏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课程结束后的合照
此次“推普筑梦”活动将知识带进乡村、温暖注入童心,增强了孩子们语言规范意识,孩子们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在日常交往中做“小小推普员”,实践团成员也在与孩子们的双向奔赴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未来,民大学子将继续肩负青年使命,将专业学习与民生所需相结合,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杨青青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