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汪子一 邓宝玉 杨泽宇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7日至10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长沙县开慧镇,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志愿服务与学习调研活动。
深入田间地头,青春论文写在大地
活动期间,实践团与当地干部深入交流。座谈会上,长沙市人大驻白沙村第一书记童波系统介绍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创新模式及乡村振兴规划蓝图。其中,“我在开慧有丘田”这一创新项目引发队员们的重点关注,该项目是开慧镇2024年首创“集体经济抱团发展+乡村运营CEO”新模式下的重要举措,是当地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深入田埂、农家院,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将课堂理论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力求让青春的调研论文写在大地之上。
赓续红色血脉,信仰之光照亮前路
红色教育是此次实践的重要环节。在杨开慧纪念馆,泛黄的手稿与陈旧的纺车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赤诚,队员们通过聆听讲解、诵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深切缅怀先烈;中共预备党员聂毓莹、杨涵现场讲授的微党课,引发了队员们对红色信仰的深刻思考;在缪伯英故居前,队员们聆听“三粒纽扣”的故事,感悟革命精神,自觉传承革命薪火。
服务乡土民生,青春温度浸润民心
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队员们发挥所长:开展普通话推广课,通过趣味游戏、儿歌教学,让“童语同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参与土地二轮延包部署会,会后深入田间协助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农民对土地政策的期盼;走访“三福瑞猪”养殖示范点,直观感受科技如何让传统养殖业焕发新活力。此外,队员们还走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健康养殖团队创新实验点,学习生态养殖、节能减排等科技兴农知识,深入理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本次“三下乡”活动从红色场馆到绿色田野,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初心、用行动诠释担当,在红色传承中锤炼初心、在乡村实践中增长才干。他们表示将持续以青春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