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豫西南大地,丹江口水库的碧波映照着青春的身影。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河南南阳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开启为期七天的“沉浸式”社会实践。他们深入移民村落、走访红色展馆、调研产业现状,聆听移民往事、追溯红色文化、参与生态守护在行走中感悟“舍家为国”的移民精神,在调研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青年视角解码时代命题,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溯源移民史诗:在淅川渠首聆听“舍家为国”的时代强音
7月22日,实践队首站抵达淅川渠首。站在观景台,丹江口水库碧水汇聚后涌入总干渠向北延伸,岸边“守护一渠清水向北流”的标语醒目。讲解员介绍,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龙头”,每年近百亿立方米水由此输往京、津等地,滋养数千万群众。队员们了解到,工程2003年开工,2014年通水,数十万建设者历经11年攻克多项技术难题。随后走进移民展览馆,黑白照片、磨亮的扁担等展品,诉说着16.5万移民“舍家为国”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刻感悟移民精神。
解码商圣智慧:在范蠡公园感悟“经世报国”的文化传承
从水利工程的现代奇迹中走出,队员们转身遇见了穿越千年的文化之光。7月23日,实践队踏入范蠡公园,探寻文化传承的脉络。古朴建筑与苍翠林木交辉,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作为楚文化发源地和商圣范蠡故里,这里孕育了独特商圣文化。队员们参观商圣文化长廊、雕塑群等,了解到范蠡“经商富国、三聚三散”的传奇:助勾践兴越灭吴后投身商海,三聚财富济民,三散千金仍能东山再起,其商业伦理与“家国为先”的追求令人震撼。队员们围绕“商圣智慧赋能乡村振兴”讨论,认为可借鉴其理念助村民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渠道,立志传承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
洞察振兴密码:在移民新村探寻“产业富民”的实践路径
当古老智慧与当代实践碰撞,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移民新村徐徐展开。7月24日,实践队深入河南南阳淅川县邹庄村,开展了一场融合乡村调研、思政实践与红色教育的深度实践。实践队首先来到邹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与村干部交流了解移民村发展历程,随后实地考察村内特色果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的足迹,详细了解果园的种植品种、管理模式及产业规模,切身感受特色农业为移民村带来的蓬勃生机。在党群服务中心前的文化广场,队员们聆听了移民搬迁的感人故事,深刻体会到移民群众顾全大局、拼搏奉献的精神。为精准把握移民新村邹庄村发展困境,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开展针对性调研。调研发现,该村多数家庭靠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传统种植缺技术、渠道,且不熟悉电商操作。这些一手资料,为实践队提出“拓宽销售渠道”“引入农技支持”等建议提供依据,助力新村“产业富民”。
追寻红魂印记:在红色场馆体悟“初心如磐”的精神传承
在触摸了乡村振兴的脉搏后,那些镌刻在红色丰碑上的记忆正等待被唤醒。7月24日,实践队走进淅川移民民俗博物馆、鱼关村纪念亭等红色场馆。馆内移民搬迁用的扁担、泛黄的书信,革命时期的煤油灯等文物,承载着厚重历史。移民党支部书记王牛子带头搬迁,挨家做工作,自家先拆房搬家,那句“咱迁走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后代”让人动容。移民丰碑上的名字,是十几万移民的集体印记,背后是告别故土、重建家园的故事。还有移民为赶工期推倒新房,党员带头签搬迁协议等故事,让队员们感受到红色文化“家国至上”与移民精神“舍小为大”一脉相承,明白传承精神要在乡村振兴中续写坚守。
践行志愿温度:在社区服务传递“爱与担当”的青春能量
历史的回响犹在耳畔,而实践的脚步已迈向需要温暖的角落。7月25日,实践队走进淅川光明社区,以行动践行志愿服务。上午,社区活动室里,队员们带拼图、玩具与留守儿童互动,孩子们围坐拼“家乡城堡”、用粘土创作、与队员对弈,最后合影留念,笑容纯粹。午后,队员们分两组前往孤寡老人家中,一组帮李奶奶擦门窗、扫庭院,老人在旁叮嘱安全、递水;另一组帮王爷爷擦桌面、整理杂物,老人不时指引清扫重点。队员们与老人简单交流日常,在安静协作中传递关怀,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真诚付出,用行动传递青年的爱与担当。
守护碧水行动:在厂港之间践行“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当人文关怀与生态保护相遇,守护碧水的行动成为精神传承的最新注脚。7月26日,实践队在淅川县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生态守护实践。队员们首先探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了解到6万平方米生态屏障下规范填埋工艺构筑的水源保护第一道防线;随后在污水处理厂见证"生物降解+膜过滤"技术将浊流变清泉的净化奇迹,领悟科技护航水质安全的智慧;最后在丹江口水库畔躬身践行,清理沿岸垃圾,聆听移民"舍家为库"的感人故事。这场从垃圾处理"地下工程"到污水处理"科技密码",再到水库守护"躬身实践"的立体化调研,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背后,是系统工程的技术支撑,是移民精神的代代传承,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从移民史诗的聆听,到乡村振兴的探寻;从红色精神的感悟,到志愿生态的践行,实践队员们触摸到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温度,经历了一场浸润心灵的成长洗礼。这份“南水”之魂、“奉献”之脉,必将在新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化作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汇入民族复兴的浩荡洪流,奔涌向前,永不停歇。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