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锦州,风拂过历史的脉络,也吹动着青春的衣角。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综合事务办公室宣讲团的12名学子,带着满腔赤诚踏上“三下乡”征程。
为了深刻领悟“三个一”故事,弘扬"三个一"精神,发挥学生综合事务办公室服务特色, 以创新形式开展红色实践,打造沉浸式、互动式育人场景,提升爱国教育 实效。借“三下乡”契机,以红色为魂、创新为翼,让学生在实践中赓续 血脉、践行担当。
以配水池战斗遗址、苹果廉政园、东湖公园为实践坐标,在红色土地上续写“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工大担当”的青春篇章。
配水池边:让攻坚精神住进心里
“当年战士们在这里浴血奋战,靠的就是‘敢于向前、攻坚克难’的劲头!”站在配水池战斗遗址前,学生干部指着斑驳的墙体,向同伴们讲述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讲解员讲述这场被誉为“第二个凡尔登”的惨烈战斗时,那些浸透鲜血的细节(如战士们用身体填战壕、反复争夺阵地的拉锯、“为了锦州,誓守配水池”的誓言),让我们深刻懂得:胜利从不是偶然,而是用血肉铺就的必然,信仰的力量足以超越生死。
在这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悄然展开,革命先辈的呐喊与“砺器笃行,悟道致远”的校训精神隔空呼应,让“攻坚”二字有了更鲜活的注解。“平时在办公室帮同学处理事务,总遇到流程繁琐的难题,今天才真正懂了,‘攻坚克难’不仅是战场上的冲锋,更是服务里的耐心。”一位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
走进陈列馆,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诉说着“一场战斗”的壮烈。学子们化身“红色讲解员”,你讲一段战斗细节,我谈一点精神启示,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流淌,也让“工大担当”有了更具体的模样。
为了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根基愈发坚实,我们以云端直播为桥,让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赤诚与担当,跨越时空的阻隔,在屏幕的光影流转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当镜头对准斑驳的弹痕、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每一次在线的凝望都成了与初心的对话,每一场直播的互动都化作了使命传承的接力,让那份深埋历史的信念,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依旧滚烫,指引着我们向着来路致敬,朝着远方前行。
苹果园里:把廉洁种子播进心田
“一个苹果,在战争年代是团结的象征,在今天,是廉洁的镜子。”苹果廉政园的树荫下,一场“廉言廉语”分享会温暖开讲。
学生干部带着大家重温“一个苹果”的故事:“当年战士们宁愿渴着也不愿独吞苹果,这份克制,就是最朴素的廉洁。”他还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基层工作中“守规矩、办实事”的点滴,听得学子们频频点头。
“咱们每天处理评奖评优、事务咨询,公平公正就是对‘廉洁’最好的践行。”学生小张的话引发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学生工作中的“服务准则”与红色故事里的“廉政精神”连在一起,让“廉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份公正处理里的责任。
东湖之畔:用脚步丈量使命担当
东湖公园的绿道上,一场“红色毅行”正火热进行。学子们背着垃圾袋,沿着湖边一路前行,用脚步串联起“一份嘱托”与“工业报国”的时代内涵。
“东北振兴,生态先行——作为工科生,我们能为家乡的绿色发展做些什么?”“传承打卡点”前,知识问答环节让大家陷入思考。从“如何减少工业废水排放”到“生态修复需要哪些工程技术”,问题里藏着对“工业报国”的新理解。而捡起路边的塑料瓶、清理草丛里的纸屑,这场“护绿行动”更让大家明白:担当,也可以是弯腰时的一份认真。
“平时在办公室协调事务,讲究的是‘细致’;今天在公园里守护环境,靠的是‘踏实’。”一位同学擦着汗笑道,“原来‘服务’不止在校园里,更在每一片我们走过的土地上。”
从硝烟弥漫的战斗遗址到清风拂面的苹果园,从绿意盎然的湖畔到学子们滚烫的心房,这场“赤诚”青春行,让红色血脉在实践中赓续,让工大担当在行动中闪光。正如学子们所说:“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山河画卷’添上属于青春的色彩。”
而这,正是红色实践最动人的模样。
上一篇:一针一线绣初心,光影之间悟人生
下一篇:青春筑梦乡村行,知识星火暖童心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