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重庆丰都,热浪翻滚,却挡不住青春的步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翼梦天府”社会实践团一行,肩负使命与热情,奔赴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将智慧与汗水挥洒在“三下乡”志愿服务的沃土上。
一、脚步丈量田野,解码花椒产业密码 (7月9日)
实践团首站深入董家镇。队员们的身影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与当地村民、种植能手亲切攀谈。他们俯身倾听,细致记录,从村民朴实的语言中,梳理出当地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的清晰脉络,感受到小小花椒承载的致富希望。这不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是一场与土地的深情对话,为后续服务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图片为团队成员在街头采访花椒问题)
二、基地探访求真,触摸产业脉络 (7月10日)
带着初步了解的好奇与疑问,实践团成员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走进了生机勃勃的花椒种植基地。他们仔细观察花椒的长势,认真聆听基地技术人员讲解关键的采摘时机与独特的烘干工艺。通过与基地负责人的深入访谈,队员们获得了关于今年预估产量、主要销售渠道以及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宝贵一手信息。
(图片为团队在花椒基地实地考察)
三、童心筑梦乐园,艺术点亮希望 (7月10日-7月13日)
实践团将艺术与传媒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儿童的实际行动。在当地的幼儿园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趣味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引导表达的“房树人”心理绘画测试,感受非遗魅力的漆扇制作,激发想象的橡皮泥捏塑,色彩斑斓的石膏娃娃彩绘,还有充满欢笑与协作的“吹乒乓球过水杯”等小型竞技游戏。欢声笑语在教室回荡,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图片分别为房树人心理测试讲解,趣味游戏竞技)
(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与孩子们的“大合照”)
四、乡情传递温暖,创意点燃欢乐 (7月14日)
欢乐从幼儿园延伸到了社区广场。实践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亲子套圈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瞄准心仪的奖品——不仅有憨态可掬的石膏娃娃、新鲜健康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更有实践团成员发挥设计专长,亲手描绘当地花椒产业元素的精美定制礼盒。小小的套圈,圈住了欢乐,圈住了乡情,也圈住了大学生与乡村孩子间纯真的友谊。
(图片为团队成员绘制特色产品包装盒,套圈小游戏)
五、敬老情暖桑榆,关怀浸润心田 (7月15日)
带着牛奶、面包、水果等慰问品,实践团的脚步踏入了村中的院落。他们看望独居或生活困难的老人,与老人们促膝长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起居、庄稼收成。一句句温暖的问候,一份份贴心的小礼,传递的是青年学子由衷的敬意与关怀,为宁静的村落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夕阳红。
(图片为团队成员看望老人)
六、画笔绘就新颜,红色滋养乡魂 (7月16日)
实践活动的尾声,以缤纷的色彩定格。团队成员顶着烈日,化身乡村“美容师”,在村中醒目的墙面上挥毫泼墨。他们以昂扬奋进的“红色种花兔”为核心形象,巧妙融入象征丰收的花椒、连绵的青山、丰收的田野等元素。一幅幅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的墙绘作品在乡间地头绽放,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以艺术的形式深深烙印在乡村的肌理之中。
(图片为团队成员共同绘制中花兔墙绘)
青春结语:丰都土地上,青春之花绚烂绽放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翼梦天府”社会实践团的丰都之行,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投身广阔天地的生动实践。他们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调研,用艺术才华服务村民儿童,以满腔热忱温暖老人心田,用创意画笔装点乡村风貌。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丰都县董家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青春活力与人文关怀,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实践课,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与奉献中深化了家国情怀,锤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花椒的芬芳记录着他们的足迹,多彩的墙绘映照着青春的理想,“翼梦天府”的翅膀,正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奋力翱翔。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