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老年人的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上海健康医学院的一支学生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智能拐杖,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辅助工具,该项目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款智能拐杖的研发灵感源于团队成员崔宗辉同学对姥姥的深切关怀。每次假期回家,他都看到姥姥因拐杖脱手后弯腰捡拾的艰难场景,心中便萌生了“研发一款倒下后能自动站立起来的拐杖”的想法。这个温暖的初衷,成为了“健行智扶”团队组建的契机。
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创新学院院长杨智昉,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指委副主任委员、学校副书记兼副校长唐红梅,创新学院副院长南德红的共同指导下,以及上海正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鸣的加盟支持下,团队开启了研发之旅。
从最初的文献查阅、研究专利,到实地采访百余名老人和家属,团队发现帕金森、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脑卒中恢复期等老人对自动扶正拐杖有着强烈需求。随后,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修改、组装、试用的工作中,每日仅睡5个多小时,设计构想被推翻了21次,设计图纸画满了一本。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第一代自动扶正智能拐杖样机成功问世。
这款智能拐杖的创新之处在于,当装在拐杖底部边缘的感应器检测到拐杖倒地时,会反馈信号促使电机推动拐杖杖杆慢慢升起,使用者仅在杖杆直立后手提约10秒,底座就能恢复直立,这一设计为国内外首创。此外,它还具备多项实用功能:不仅可伸缩、能精准定位、监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等健康指标,还选用碳素材料达到质优杖轻,改良技术提高老人跌倒报警的准确率,同时创新感应照明,采用LBS基站定位实现室内外最大精度定位,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拐杖摔倒后提示信息立即通过公众号发送至用户子女手机,方便子女实时查看老人位置、移动轨迹、心跳血氧等情况。
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及创意”挑战赛上,该项目荣获上海赛区特等奖。目前,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并完成了初代样品,正在组装第二代样品,后续将投放到周边医院和社区进行试用。团队计划将第一批200根量产拐杖捐赠给学校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和周边社区有需要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健行智扶”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做这个项目并非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出于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未来,如果拐杖大批量上市,团队愿意将收益投入到新一代自动扶正式智能拐杖的研究中,不断优化产品,为老年人的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
QQ:805445107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