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长安大学赴辽宁省“探文化根脉底蕴,绘实践时代新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8人赴辽宁省凌源市,开展以“探寻榆州鼓乐魅力,传承千年非遗文脉”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队员们通过走访当地非遗传承人、观看鼓乐表演、参与学习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传承现状。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榆州鼓乐起源于辽金时期,因凌源古属榆州而得名,其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犷豪迈与中原农耕文化的细腻灵动,以节奏明快、气势恢宏的鼓点和唢呐、笙箫等乐器的配合著称,既是节庆祭祀时的重要仪式音乐,也是民间娱乐生活的鲜活载体。2008年,榆州鼓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凌源地域文化的闪亮名片。
图为榆州鼓乐演出现场
实践期间,队员们首先来到凌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现场与中心负责人深入交流,系统了解榆州鼓乐的历史演变、曲目体系及传承保护措施。随后,队员们专程采访了榆州鼓乐传承人王宪王老先生、马志勇马会长及新生代传承人魏世傲,期间向我们展示了榆州鼓乐的表演,鼓点时而急促如万马奔腾,时而舒缓似溪流潺潺,唢呐声高亢嘹亮,引得队员们阵阵赞叹。“鼓乐里藏着咱凌源人的精气神,一招一式都得练到骨子里。”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王宪老先生
为更直观感受榆州鼓乐的传承活力,队员们还走近演出现场,观看了民间艺术团队“榆州鼓乐”的排练。数十名成员手持鼓槌、唢呐认真练习,有力的演奏中透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年轻人爱上鼓乐,非遗才能活下去、传下去。”非遗文化传承人介绍,同时近年来当地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参与到鼓乐传承中,为这项古老艺术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榆州鼓乐
作者: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