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通讯员):赵晶蕊
一审一校(实践团队负责人):刘奕菲
二审二校(学院通讯站负责人):陈慧敏
8月10日至8月18日,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深切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进行调研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体验,近距离触摸伊犁厚重的历史脉搏,感受多元文化交融汇聚的独特魅力,从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复兴之魂。
穿越时空长廊,触摸历史厚重底蕴
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实践团队满怀期待与敬意步入博物馆宏伟的展厅。在讲解员细致深入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仿佛踏上了一条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隧道。伊犁州博物馆,犹如一座矗立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文化灯塔,收藏并展示着从史前时期至近现代伊犁河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史前时期的伊犁”展厅,古老的石器、化石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最初的生机。实践团成员驻足于草原石人、鹿石等文物前,惊叹于古代游牧先民的原始信仰与艺术创造力,对伊犁悠久的人类活动史有了初步认知。
步入“历史时期的伊犁”展厅,气氛愈发庄重。从乌孙、突厥到准噶尔,一个个曾经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古代民族留下的文物遗迹,清晰勾勒出伊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北道重镇的辉煌过往。尤其当看到反映汉代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及清代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府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文物与史料时,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伊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保卫了这片神圣国土。一件件青铜器、陶器、丝织品,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图为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实践团队走访伊犁州博物馆的陶器展。赵晶蕊供图
此外,博物馆中还专门展示了伊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展板标注“9类21种宝石玉石矿”,包括高密度宝石、重锤石、丁香紫、紫罗丹、肉桂石、榴莲玉、茶果石、微山玉、特克菊石等珍贵矿物。这些矿石不仅体现了伊犁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当地在历史上作为玉石贸易通道的重要地位。这些宝石矿的严格封闭保护措施,旨在保持其物质稳定和纯净,体现了对自然资源保护。
图为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实践团队走访伊犁州博物馆的宝石玉石矿。赵晶蕊供图
感悟文化交融,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伊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和谐共生。博物馆内专门设立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图文、实物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壮丽画卷。 色彩斑斓的哈萨克族刺绣、精巧别致的锡伯族弓箭、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歌舞乐器、独具特色的回族服饰与饮食文化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图为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实践团队走访伊犁州博物馆的民族特色展示。赵晶蕊供图
“之前只是在书本上知道新疆是多民族地区,但今天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这些鲜活的文化,才真正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实践团队成员动情地分享道。通过实地参观,抽象的民族理论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实物与体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同学们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牢固。伊犁各民族文化虽各具特色,却共同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共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追寻红色记忆,激发青春奋进力量
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古代历史与民族文化,更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博物馆的近现代史展厅,特别是关于“三区革命”及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汇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洪流的历史陈列前,实践团队员神情肃穆,仔细观看每一张历史图片、每一件革命文物。
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生动展现了伊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统一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它让实践团队员深刻认识到,新疆今天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实践团队员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更加坚定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图为会计学院“丝路星火·文润边疆”实践团队走访伊犁州博物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赵晶蕊供图
实践收获丰硕,青春誓言响彻心扉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深刻含义。伊犁州博物馆正是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方式,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让民族团结的故事"动"了起来,让生态文明的理念"传"了下去。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汲取智慧力量,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赵晶蕊)